咨询热线:
010-67289999
我们都知道,抽动症患儿会有频发眨眼的表现。因此,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的眼睛频繁眨动后,就会认定孩子是得了抽动症,于是都慌忙求医、四处问药!但频繁眨眼真的可以作为抽动症诊断的“黄金标准”吗?北京四惠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王素梅主任指出:频繁眨眼只是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之一,要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抽动症,还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。
抽动症的诊断标准
一、暂短性抽动需符合以下标准:
①孩子抽动症状的首发年龄在2-15岁之间。②抽动症状或异常发声表现反复出现,并不受自主控制。③抽动症状可受意志短暂控制。④抽动症状出现的位置和强度不固定。⑤抽动症状持续存在超过2周以上。⑥排除其他疾病因素。
二、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需符合以下标准:
①每次出现的抽动表现都不超过3组肌群。②抽动症状和强度持久不变。③抽动症状可受意志短暂控制。④抽动症状持续存在超过1年以上。⑤排除其他疾病因素。
只有符合这些标准,才可以判定孩子得了抽动症!而抽动症一旦发生,若是不加以重视、任其发展,则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长发育,甚至还可能会给孩子的日后发展和婚配造成不利影响!所以,对于抽动症,我们一定要做到“早发现、早治疗”。那临床上又是如何治疗抽动症的呢?
抽动症应该如何治疗?
《小儿药证直诀·肝有风甚》指出:“凡病或新或久,皆引肝风...不轻不重儿不能任,故目连眨也”;《古今医统大全》中也记载:“脾土虚弱,肝木乘之,故筋挛而作搐”。可见,抽动症多为肝郁脾虚、风痰内蕴所致。肝郁日久,化火生风;脾失健运,湿聚成痰。若风痰交搏、上蒙清窍,则会引起患儿出现眨眼、皱眉等头面部抽动表现;若风痰内扰心神、神失所藏,则会引起患儿出现秽语不休、注意力涣散等表现;若风痰流窜脏腑、四肢,则会引起患儿出现甩手、跺脚、鼓肚等表现。因此,抽动症在治疗上应以“扶土(脾)抑木(肝)、熄风止痉”为原则。
临床中,王素梅主任利用太子参、白术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防风、钩藤、川芎、白芍、木瓜、石菖蒲、葛根、谷精草、伸筋草、山药等健脾平肝、宁心安神、化痰开窍类中药,经过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的配伍后,创立了治疗抽动症的基础方-“健脾止动汤”。并运用此方联合“揿针”特色疗法和感统训练法为众多抽动症患儿带去了康复的福音。
王素梅主任指出,抽动症虽然难治,但绝非不治!抽动症患儿只要能够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,通常都可以彻底摆脱“抽动”困扰,重归健康生活!
上一篇:王素梅:儿童多动症是如何发生的?
下一篇:王素梅:自闭症的危害有哪些?
咨询热线:
010-6728 9999医院电话:010-6728 9999
预约成功后,请耐心等待挂号中心电话,确认预约详情。